2006年5月1日 星期一

人文地標:朱紅嬋娟-祀典武廟之美

數定三分扶炎漢,討吳伐魏      
  辛苦備嘗,未了半生事業
志存一統佐興朝,伏魔蕩寇       
  威靈丕振,始完當日精忠



祀典武廟創建於明永曆年間,距今三百多年,主祀「武聖關公」,民間敬稱「恩主公」,歷史悠久,推測應是明鄭寧靖王府後的關帝廳改建而成。1690(康熙二十九年),是武廟的第一次修繕記錄。1727(雍正五年奉旨由官方主持祭典,從此晉升為官方祀典武廟。傳統上「武廟」是相提並論於文廟「孔廟」,所謂「於文廟以習其禮樂冠裳之盛,於武廟以作其忠誠勇義之氣」,所指即是。1777(乾隆四十二年),知府蔣元樞捐奉勸募整建,格局更見完整,殿宇氣勢雄渾。

日治時期,1906年日人擬拓寬永福路,計畫拆除武廟,鄰近商家百姓群起力爭,終得日人妥協,繞道而行,武廟始終維持三百多年來的壯麗廟貌迄今,如同大片朱紅山牆延綿不絕。


關於關帝爺的信仰
祀典武廟主祀武聖關公,是台灣民間信仰最為廣泛的神祇。關羽是三國蜀漢的名將,英烈神勇,義薄雲天,民間將他奉祀之「武神」,歷代官方也不斷給予敕封。清末時,全稱為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」。

在聖靈崇拜中,祂是聖哲英烈的,在道教信仰中,祂是屬於中央行政層級神格。關帝爺的信仰橫跨儒、釋、道三教:文人尊祂為「文衡帝君」,佛家敬祂為「護法伽藍」,道教奉祂為「伏魔大帝」。在整體信仰中,祂涵蓋四界:是商業之神,是結義之神,是勇武之神,是伏魔之神。


山牆
如果說妙壽宮的山牆是清秀佳人,那武廟山牆的一大片朱紅可以喻為嬋娟天妃。武廟建築獨樹一格,三進深邃,坐北朝南狹長巍峨廟貌。三川門的硬山燕尾脊頂,初拜殿的硬山馬背,廡廊的高直線捲棚頂,拜殿的歇山頂,正殿的歇山重簷頂,後埕的低直線矮牆,最終的後殿硬山燕尾脊頂,全長共六十六公尺,整條天際線波濤起落,宛如一闕宋詞,燕尾、馬背、翹脊、飛簷之造形或尖或圓、或起或平、或聳或緩,抑揚頓挫,造型流線秀美,也彰顯張顯倫常尊卑之序。令人在驚艷之外,更覺渾厚憾人。


三川門的屋頂與窗櫺
三川門的正脊「雙龍搶珠」,雙龍形體優美,飛揚生動;火珠則由獨角獸「豸」馱載。正脊左右段飾有「鰲魚吐藻」,微微起翹的燕尾曲線,予人富麗活潑的感覺。

正脊三段的收頭處則飾置龍頭、鳳頭,也有山水、人物、飛禽、猛獸的佈局,精緻有加。符合祀典武廟聞名的「雕飾量少而精」、「氣勢莊嚴而威」。

瘦長的窗櫺簡單無奇,「花心」是透光圓形幾何圖案,上下「抹頭」飾以少許雕花,「裙板」為實心木板。卻經營出端正簡樸的氛圍。



三川門的木雕
木雕飾三川門的欣賞重點,「雕飾量少而精」,屋樑下,雀替、員光、垂花雕工精緻優美;獅座、象座、瓜筒雕工渾然圓融。

值得一提的「豎材」,其為遮掩正拱與垂花的榫眼接縫,遂於垂花外緣嵌鑲的木構作。祀典武廟的豎材造型有鳳凰、仙獅,公獅張嘴吼叫,母獅閉口低吟,神態趣味生動。


三川門的石雕
三川門的門檻高架,石鼓分立中門左右。鼓面科有「山石靈芝」、「石榴多子」圖案,並有仙鶴、祥鹿刻飾,鼓座更有豸獸蹲坐喻「正義與剛直」。

石枕與石鼓基座承托並墊高門柱與門軸,避免木料接觸地面而受潮腐朽。石枕雕刻精潔,線條俐落,形態古樸簡單。


水廊
狹長的中庭,兩側水廊,斜陽與自己投下的影子形成對照,開闊的天井視野,肅穆莊嚴,靜謐素然。水廊的屋頂上設有「古布幣形」擱樑架,供慶典時搭棚之用,罕見的古老磚作構件,也是祀典武廟的建築特色之一。

在傳統建築中,重要建築物屋頂的瓦當常飾有紋樣,水廊「瓦當」飾有「祀典」,「滴水」飾有「武廟」字樣。正殿前螭陛斜出,蟠龍紋飾象徵祀典崇聖。



正殿
殿身高聳,屋頂採「歇山重簷式」,上下二簷之間的高窗設計,光線可以斜斜射入,投照關帝神龕,天光與香火裊繞交織崇敬之心。神龕內的關帝居中,協侍周倉、關平分立兩側。咸豐皇御筆「萬世人極」匾額高懸 。舉目環視四周諸多匾額、楹聯讚頌武聖關公聖德不絕,楹聯:「結桃園,兄賢弟義;扶漢室,君聖臣忠」「萬古著綱常,海邦砥柱;千年存俎豆,帝德馨香」「數定三分扶炎漢,討吳伐魏辛苦備嘗,未了半生事業;志存一統佐興朝,伏魔蕩寇威靈丕振,始完當日精忠」。


三代廳
舒朗明亮的後埕,一側是山牆,一側是拾階而下的觀音廳,素樸的後殿為「三代廳」,祀奉關帝三代祖先牌位。素樸,少雕飾。神龕上高懸「誕育聖神」匾,肯定尊長教化,「匾蹄」分別雕成半裸的金童玉女,表情嬌憨。
  
「吞腳」為桌椅腳部收束的修飾,呈現承重的力感和裝飾的美感,多以猛獸吞腳為造型,如龍虎獅象,以形寓意添增穩定的感覺。殿內神桌獅頭吞腳,威而不猛,下飾靈芝、捲草,線條柔美允為佳作。


觀音廳
  在後殿的西側,內奉觀音大士,法相金相,側首頃聽微語,狀至親切柔美,旁祀註生娘娘、土地公與十八羅漢,室內氣氛穆靜安詳。廳內懸有「天地同流」、「正氣經天」和「海日中天」皆屬珍藏文物。廳房簡樸素淨,雕飾量少質精,前簷下的夔龍飛天「雀替」精美細膩。廳內有四種造型的柱珠,有圓有方,八卦葫蘆,雕工簡樸,紋飾古拙,與廳內靜穆氣氛巧然妝點。


西社
主祀「文昌帝君」,其與孚佑帝君、文衡聖帝、魁斗星君、朱衣神君合稱「五文昌」,主管文運祿籍,為士子信仰的神祇。陪祀「月老公」,牽紅線,結良緣,香火亦盛。

院中石榴幾株,夏時綠葉紅實,冬時細枝瘦骨。此處昔日是士子吟詩唱和的「西社」,府城文風鼎盛,詩社林立。道光年間共有五個詩社,東社在彌陀寺、南社在法華寺、北社在黃櫱寺、中社在奎樓書院,西社即在祀典武廟內。


六和堂
位於觀音廳後方。在道光年間是府城冬防指揮所,也是聯境辦事處。由於清朝中葉後,府城守城的軍力衰退,三郊興起,於是區域性地緣相近的廟宇聯合起來,共同維持地方治安,稱為「聯境」。並選出其中實力最雄厚,規模最大,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寺廟,稱之為「聯境主廟」,訂立章程,聯境自保,而祀典武廟就是「六合境」的主廟。武廟內原來的保生殿改名「六和堂」。如今聯境功能已失,堂內仍祀「火神爺」。
  


悄悄地在元月開花的古梅
祀典武廟歷史悠久,有學者推測應是寧靖王府的關帝廟改建而來。創建初期,相傳明寧靖王親手栽植此古梅,此樹已有三百三十多年。

每年元月冬末春寒之際依舊暗香浮動,梅花遍佈枝頭。紅牆綠蔭,藍堂白梅,此處是台南最美麗的角落之一,坐一會吧!這裡離鬧市才幾十步之遙,就安靜得天荒地老。


馬使爺廳
位於祀典武廟東側。根據蔣元樞的《重修台郡各建築圖說》,此建築位置原為官廳,而馬神廟則位於祀典武廟西側,前庭豎有旗杆。馬使爺廳供奉關帝的座騎赤兔馬千里駒,表彰協助跋涉征討,戰功良多,照顧馬匹的馬使爺也一併感念。廳內懸有「神周海表」匾,是乾隆時台灣知府蔣允焄所題。





文.圖/王浩一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