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7月1日 星期六

七夕專輯:十六歲,青春演出~陪孩子做十六歲有感

「做十六歲」的傳統儀式,可視為一種演出,
嚴謹純淨,益於彰顯儀式的莊重與價值,
讓青春揮灑,留下生命中「最美的記印」。



看演出,對我而言不是週末的輕鬆休閒活動,而是一種功課。不能輕鬆的另一種狀況是,每當燈暗幕啟,絢麗的光影在眼前流轉,腦中卻總會跟著現場的條件開始我自己的想像,看別人的一場演出,我也同步進行著我的夢想創作。我把這種狀況視為一種職業病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職業病,一點都不奇怪。只是後來,場景不只在演出了,一場活動、一個商店、一個畫面都會刺激我的想像,If …,幻想一個完美的呈現。

2005夏,正在為基測水深火熱的孩子突然拿回一張「做十六歲」的卡片,驚醒全家人,不是才過完15歲生日,怎麼就「做十六歲」了?

原來,是看農曆生肖的,如果沒有特別說明,會不會有人就這樣錯過了?

筆者不是台南人,沒做過,聽是聽過不少,可是真要做,還真有點茫然。好多地方都在「做十六歲」,怎麼報名呢?其實並沒概念。去年和孩子商量後,決定去開隆宮做,因為要做就做最經典的。
參與活動後,感觸良多。如果,活動現場有一個服務處,有和藹可親的義工媽媽或專業的活動導覽,可以給我一張清單,告訴我幾點來集合,幾點要進行哪個程序,主辦單位提供哪些服務,活動聯繫人是誰,等等這些,甚至給家長一封鼓勵信,感謝他們把孩子養育長大,(「做十六歲」孩子除了要感謝神明庇佑,更需要感謝家長的呵護),相信會讓活動更臻完美。

七夕一早,開隆宮已是人潮湧動,廟方辛苦地用著擴音器來指揮大家,粗啞的聲音穿梭在人來人往之間;如果,改成柔和的女聲,配上民族樂團的音樂,會不會比較帶得出感恩的感人氣氛?

隊伍前面年輕人穿著狀元服,孩子問我為什麼他們穿那種衣服?我也很好奇。過一會兒,擴音器傳來徵求擔任「旗牌官」,旗牌官是什麼?其實我並不知道。後來,擴音器又再次徵人擔任「旗牌官」,說是人數不夠。一批人又去換衣服,有穿狀元服的,還有穿七仙女服的,有老有少。


府城獨有的「做十六歲」,它應該有對長輩的養育感恩。
攝影/楊淑芬



對年輕生命的無限期待,一生只有一次的成年禮,該是溫馨詩意的。
攝影/林若凡


主辦單位巧思創意,噱頭十足,吸引孩子們來做十六歲,顯見其用心,不過,需要這麼多角色,活生生就是一場演出。府城有那麼多優秀的孩子,奧林匹克數學金牌,運動健將,音樂冠軍,多的是各行狀元(可巧扮進士),台南學舞蹈的孩子那麼多,請這些有才華的年輕人,理應最獲認同,選來角色扮演,應該頗為恰當。

繞了一圈回來,活動告一段落,大家可以穿狀元服照相了,既定的路線被混亂的人潮打斷,擴音器中那頭傳來聲嘶力竭的喊叫,爭先恐後的場面才緩解下來。女兒終於拍了一張「做十六歲」的經典照片,家人們卻都累垮了。其實,府城這種最具代表性的節慶活動,應該早可預知會很多人,只要有個細節不順,就易變得混亂;現場氣氛,若要為孩子拍個表情愉悅的照片都難,甚為可惜。


資料照片 攝影/林若凡


傳承百年的慶典,其儀式就是一種演出,讓演出細節放到執行活動該有的標準作業程序上去操作,例如事前的彩排,可讓演出有規範有紀律,嚴謹的演出有助呈現出儀式的莊重與價值。

除了廟裡的活動,這幾天如果媽媽帶著孩子去店裡買衣服鞋子,有經驗的老闆就知道這是做十六歲的,免不了的一番寒暄道賀,有人情味的就會給個小小折扣。

對啊!為什麼不連帶辦個「青春購物節」,像香港購物節,來台南做十六歲,也來台南買東西,而不只是吃東西。還有,暑假裡一堆孩子出國遊學,何妨來個反向操作,讓外國孩子來台南遊學,認識台灣歷史,參加成年禮,把台南變成一座青春之城。

這個府城獨有的「做十六歲」,是我最喜歡的節慶,它應該有對長輩的養育感恩,對年輕生命的無限期待,一生只有一次的成年禮,該是溫馨詩意的。

女兒的「做十六歲」,我有點失落。其實許多美好的傳統,往往被包裹著文化觀光的外套,外面金光閃閃,卻失去自己最獨特的顏色。作十六歲除了「打」響、「飆」舞之歡熱氣氛外,如果我們還能讓台南單單純純得成為每個人的「阿嬤家」,暑假一定要去,讓府城人自傲於自己的歷史傳承,許孩子一個燦爛花季,就在這個十六歲的暑假,在這個古老的城市,透過嚴謹純淨的傳統儀式演出,讓青春揮灑,留下他生命中「最美的記印」,應該是很美的事。


頂著豔陽,孩子穿著長袍馬褂像演戲一樣,不難體會主辦單位為了孩子們的青春演出,巧思創意,用心良苦。
攝影/楊淑芬




文/崔洲鳳(蘭陵古典芭蕾舞團團長)

沒有留言: